业余无线电(英语:Amateur Radio,俗称“火腿电台” Ham Radio)是一种由个人爱好者在法律许可范围内,使用特定频率和功率进行的无线电通信活动。
它既是一项 非营利性、非商业化 的通信业务,也是全球最广泛的科技兴趣活动之一。
-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(Amateur Radio Operator):经过所在国主管机构许可,取得操作执照的人。
- 特点:
- 以自我训练、业余实验、个人娱乐为主要目的;
- 不得用于商业盈利;
- 强调技术探索与社会服务。
在国际层面,国际电信联盟(ITU) 在《无线电规则》中明确划定了业余业务(Amateur Service)和业余卫星业务(Amateur-Satellite Service)的频率分配与使用规范。
- 19 世纪末:无线电技术兴起,部分科学家与爱好者开始尝试自制发报机、接收机。
- 1900s–1920s:世界各地出现最早的业余电台,开始进行摩尔斯电码(CW)通联。
- 1925 年: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(IARU)成立,推动全球协调。
- 二战期间:大多数国家暂停业余电台,但许多业余爱好者加入军队通信部门。
- 战后:业余无线电迅速复苏,并成为无线电技术创新的重要实验场。
如今,全球约有 200 万注册的业余无线电台,活跃在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业余无线电使用的频谱覆盖 低频到微波 的广阔范围。ITU 将部分频段分配给业余业务,例如:
- HF(高频,3–30 MHz):适合进行远距离(DX)通信,受电离层影响。
- VHF(甚高频,30–300 MHz):常用于城市/地区通信,适合移动台、手持电台。
- UHF(超高频,300–3000 MHz):用于城域通信、卫星通信、数字模式。
- 微波频段:用于实验、卫星、月球反射(EME)通信。
- CW(摩尔斯电码):历史最悠久,效率高,弱信号环境表现好。
- SSB(单边带语音):HF 波段常用语音模式。
- FM(调频语音):VHF/UHF 手台、车台最常见的语音模式。
- 数字通信:FT8、RTTY、PSK31、APRS、DMR、D-STAR、Fusion 等。
- 卫星通信:通过 AMSAT 或国际空间站的转发器与全球通联。
业余无线电是许多无线电技术的试验田,例如单边带通信、分组无线电、卫星通信、SDR(软件无线电)等。
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中,常规通信基础设施可能瘫痪。业余无线电因其 自给电源、灵活组网 的特点,经常被用于:
- 地震(如 2008 年汶川地震)
- 飓风(如 Katrina、Maria)
- 洪水、火灾等灾害救援
- 比赛(Contest):全球范围内的业余无线电竞赛,例如 CQ WW DX Contest。
- 奖项:DXCC(通联 100 个国家地区)、Worked All Continents(通联六大洲)。
- QSL 卡片:交换通信凭证的传统,既是技术确认,也是文化交流。
- 俱乐部与组织:地方无线电协会,提供学习、交流和考试辅导。
- 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(IARU):代表全球 HAM 爱好者,协调频率分配与法规。
- 各国组织:
- 美国:ARRL(American Radio Relay League,美国无线电中继联盟)
- 中国:CRSA(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)
- 日本:JARL(日本业余无线电联盟)
- 德国:DARC(德国业余无线电俱乐部)
业余无线电是:
- 一项 科学与兴趣结合 的技术活动;
- 一种 跨越国界的交流方式;
- 一支 应急通信力量;
- 一个 全球性的社区。
如果你对电子、通信、探索和结交朋友感兴趣,业余无线电将是一个无限可能的世界。